字:
关灯 护眼
优秀小说 > 嘉靖承明 > 第一百五十八章 杖毙大乡宦,屠戮胥吏如屠狗!

第一百五十八章 杖毙大乡宦,屠戮胥吏如屠狗!

    巡按御史马录这话一出,在场的南直士族乡宦们皆瞠目结舌。

    他们都没想到马录会突然得出这样的结论。

    原南京太仆寺卿金维更是站起身来呵斥着马录:“马信阳,你也要做奸臣吗?!”

    “乡宦金维,居乡不敬上官,去其冠带,廷杖一百,不准赎买!”

    马录这时则沉声吩咐道。

    金维听后大惊。

    他已年过五十,一百杖下去,肯定没命。

    但他也没想到马录会这样做。

    因为他和马录本来是关系不错的。

    马录的父亲与他是同年,而马录能来江南巡按,也是他从中奥援,向都察院推荐而成。

    至于他为何在这个时候如此激动。

    那是因为,污蔑天子亲军的生员金坤和金维属于同族子弟。

    金坤也正是受金维指使,才敢诬陷勇卫营的。

    所以,如果金维真要被坐实污蔑天子亲军,那金维担心他也要因此被牵连,同顾、陶等士族一样被流放东莱去挖矿。

    而金维也正因为担心这个,所以他早就写信问过马录对这事的态度。

    他虽然没直接问,但他通过询问马录对礼法的看法,而知道了马录是护礼派,也知道马录定会站在自己南直士族这边。

    可结果却是,马录选择了揭穿真相。

    所以,这让金维也就在这时很是失态,直接质问起马录来。

    而让金维更没想到的是,马录居然要因此打死他,明显是为了做个样子给上面看,而不择手段。

    不过。

    南直士族徐璘等皆看不下去。

    徐璘更是在这时先拱手替金维求情道:“公请息怒,金太仆到底是本地名宦耆老,施以如此重罚,恐损公仁名。”

    “纵容他,则会坏朝廷纲常。”

    “本宪怎能为自己私名,而坏朝廷纲常!”

    “徐观察未免太公私不明了。”

    马录直接回了一句。

    徐璘听后也不由得火起。

    因为他自觉马录这样做,实在是不太不尊重自己南直士族!

    毕竟自己这些人都开始求情了。

    所以,徐璘也就跟着说道:“本乡乡愿公论,皆持勇卫营不法,偏偏公要在这里颠倒黑白,无非是畏惧权势,有意逢迎奸臣,而不惜对乡绅贤达行酷烈之事!公这样做,就不怕将来,也有人在贵乡如此草菅士人吗?!”

    “本乡士人素忠孝两顾,若不法,甘受王命制裁,不会有怨!”

    马录直截了当地回道。

    他已经向自己座主吴一鹏写过信。

    在信中。

    他表示,他不会在这次针对勇卫营杀商人抢民财的事件中,站队南直士族,为的是争取护礼派不彻底被天子抛弃,避免护礼派彻底失势。

    所以,无论是这次勇卫营杀商人抢民财是不是真的,他都会将此说成是勇卫营是被冤案的。

    对于他这样的官员而言,是非不重要,利弊才是最重要的!

    而好在这次事实也的确是勇卫营被冤枉,故而,他要将这事做的正大光明也很容易。

    吴一鹏也给他回了信,对他的行为表示赞同,允许他对自己乡党中一些太激进者予以严厉打击,而承诺将来会为他说话,为此还决定将他的孙女嫁给他的次子,以坐实这份承诺。

    所以,马录才会做出出乎金维等南直士族意料之外的事,才会选择对金维进行严酷对待。

    不仅仅是对金维,即便是对徐璘。

    马录想到他的同族也就一个徐阶如今刚中探花,未来也不一定走得远,便在此时为让天子相信他比吴廷举这个军籍出身的文官还忠心,也没打算客气,故沉着脸道:

    “徐观察在案件未明的情况下,就栽赃勇卫营,若是小民倒也罢了,倒可因其愚昧不识忠孝之礼而先教化,但你身为仕宦之人,受国恩颇重,竟也如此,可谓忤逆不忠之奸贼!”

    “将他的冠带也去了,收押入监!”

    “等候朝廷处置!”

    马录也就在这时指着徐璘大声说了起来。

    徐璘捏紧着两拳头,瞪着马录。

    不过。

    这时,没有胥吏衙役出动来抓这些乡宦,而对这些乡宦行刑。

    相反。

    这些胥吏衙役还在这时跪在了马录面前。

    “请风宪大老爷三思!”

    “他们都是乡绅贤达,处之恐激起民变啊!”

    这些胥吏衙役在这时都磕头求饶起来。

    金维和徐璘这些南直大乡宦也都不禁微微一笑,挑衅地看向了马录。

    以南京礼部尚书衔致仕的大乡宦顾清这时见此也起身道:“公虽奉王命,但也请不要无视乡愿,公总不能非得让老朽不得不亲自进京向陛下求情吧?”

    “南宗伯倒是不用进京求情!”

    在一旁听审的总兵周尚文这时冷声说了一句。

    顾清不禁皱眉,暗想这武将忒无礼,竟也敢打断我说话。

    但这时。

    周尚文说着就看向了这些胥吏衙役说:“我看你们不是怕他们激起民变,而是因为你们跟他们是同乡同族乃至是同宗,乃至是至亲,才会在这时不听宪命而求情吧?”

    然后。

    周尚文就拿出密旨沉声道:“陛下有旨,本帅可在地方为维护朝廷纲纪王法便宜行事,先斩后奏!”

    “你们不听宪命,本帅少不得行王命!”

    周尚文说后,就大声喊道:“李秉!”

    李秉这时带着上百火器兵从外面闯了进来:“卑职在!”

    “杀!”

    周尚文将手一挥。

    顿时。

    “是!”

    大量勇卫营的火器兵端起了已经点燃火绳的火铳,对准了这些胥吏衙役。

    砰!

    砰!

    这些胥吏衙役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,就纷纷倒毙在地。

    有反应快的胥吏在这时忙对马录求饶道:“大老爷饶命!我们不敢威胁您了,我们不敢为自己主家求情了!饶命啊!大老爷!”

    但马录自己这时都震惊不已,怔住在案后,哪里理会得了这些胥吏衙役。

    于是。

    这些胥吏衙役全部被诛,横尸当场。

    如果是昆山庶民百姓们在这里,必会纷纷叫好。

    但可惜的是。

    此时聚集在这里的只是南直的士族乡宦们。

    他们自然不会叫好而是惊怒,乃至伤心和恐惧。

    他们惊怒的是,周尚文居然真的敢奉皇命这么做,杀他们的人如屠狗!

    他们不禁暗想,敢情这个周总兵之前所表现出的忍让,都是为了今日好名正言顺的报仇?

    这么记仇?

    报复心居然这么重的吗?

    而让他们伤心的是,这些胥吏衙役很多都是他们很信任的亲眷,要不然,也不会被他们安排到衙门里干公事,而当自己耳目爪牙。

    如今这些人都被杀了,也就难免伤心。

    他们恐惧则是因为,这让他们更加确认到,有支天子的强壮兵马在南直,的确会让这片土地在权势的天平上发生了很大变化。

    平素这些仗着他们权势可以杀百姓如灭蝼蚁的胥吏衙役,如今因为有天子亲军在此,在国法面前,这些胥吏衙役也变成了蝼蚁。

    甚至看着地上倒毙的许多尸骸,和成片蔓延开来的血粥。

    顾清等南直大乡宦都面色苍白、浑身战栗不已。

    因为他们很多都是一辈子未识得刀兵之人。

    甚至别说杀人,就连杀鸡的场面都没见过,所以这一刻的场景,给他们带来的视觉冲击还是很大的。

    所以,他们都没说话,且开始不得不重新正视大头兵的力量。

    大乡宦顾清甚至还顺着发软的双腿跪了下来:

    “吾皇天威,老臣敬佩之至!”

    回过神来的马录也不得不承认有勇卫营的这支天子兵马在此,的确导致权势的原有平衡被打破。

    因为……

    他本来是打算待这些胥吏衙役一请愿,然后在顾清这样的大乡宦威胁一下后,他就作势故作愤懑地表示妥协,不真的杖毙金维等人的。

    而这些胥吏衙役敢求情,也是知道马录是在演。

    但现在。

    周尚文直接下令杀人,配合马录,也就让马录不得不继续演下去,演出一个真的不畏南直士族之势,而刚正酷烈的大臣样子来。

    于是。

    马录把惊堂木一拍。

    啪!

    “还愣着干嘛,非得也同他们一样,被当成诛杀吗?!”

    马录看向还没有出来求情的胥吏衙役。

    这些胥吏衙役忙朝金维、徐璘走了过来。

    “士大夫岂能受如此大辱!”

    金维自知必死,干脆决定装个逼,大喊一声,往堂上梁柱撞了去。

    但他跑到半途,却突然停了下来,精疲力尽地坐在了地上,只哭了起来:“太难了,还是请大老爷饶命!”

    马录只沉声说道:“去了他冠带!”

    衙役便走过来,去了金维冠带,把他像拖死猪一样,拖到了春凳上。

    徐璘这里也失魂落魄地被去了冠带,而被下了监狱,只是在他的同族胥吏来看他时,才道:

    “给我从弟徐阶写信,让他好好做官,将来务必替为兄报仇!”

    徐璘说着就涕泗横流起来,而紧咬着牙。

    “啊!”

    而金维这里则还没挨到一百就断了气。

    在场的大乡宦们皆不敢再说话。

    即便是顾清这样以尚书衔致仕的大臣也在这时只对自己子弟暗语:“待会去问问那位周将军,可有婚配。”

    “之所以说是生员金坤冤枉的勇卫营,那是因为据其附近小民佐证,金坤没有买鸭也没有养鸭,而是借他的鸭子,他有借据为证!”

    “这金坤素来吝啬,为栽赃陷害勇卫营,连鸭子都选择借,而不是买,而这也正好澄清此事原委!”

    “另外,关于商贩董善被杀,也是有人陷害勇卫营,原因是拒贵县仵作和本宪所带仵作判断,刀口与军用所有刀口不同,而且此人还喉骨发黑,明显在中刀之前已经被毒害。”

    马录这时则继续审结其关于勇卫营被指掠夺民财、杀害百姓的案来,且说后,就问着诸乡宦:“诸位乡贤,本宪所判公允否?”

    “自然公允!”

    “风宪真是刑名圣手,既维护了禁军名誉,也疏解了乡民误会!”

    “国与民皆赖公之正直,而得以相和。”

    顾清这时先笑着说了起来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