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扫码下载APP

无广告读最新章节

手机扫码下载APP

无广告读最新章节

登陆 注册
字:
关灯 护眼
优秀小说 > 晋庭汉裔 > 第五十一章 反赵联盟

第五十一章 反赵联盟

    淮南王司马允之死,说来其实并不出乎意料。司马允为人慷慨,性情刚烈,心机却不深沉,因此喜怒都表现在脸上。这样的人参与政斗,如果没有高人指点,一般来说下场极惨,大概是斗不过那些老谋深算的政客的。

    孙秀其实也是如此看法,他在当上中书令后,当即对赵王志得意满地表态说:“司马允这小儿,不懂得用人,就算名望再高,又有什么用呢?”

    因此,他采用了逼迫司马允造反、再将其击倒的策略。

    孙秀先是公然征辟淮南文学荀嵩进入赵王府,暴露出自己在司马允身边埋有眼线的事实。司马允得知后大惊,果然不敢再入宫上朝。孙秀随即派出使者,以明升暗降的方式,声称要将司马允迁任司徒,实际上是夺走司马允最后的兵权,司马允再次中计,以称病为由拒不奉诏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司马允两次表现出不臣端倪,顿时饱受朝野指责。孙秀趁机派人接管了司马允手头仅剩的禁军,并在洛阳大肆宣传说:淮南王心怀不轨,图谋造反。而司马允因没有上朝,更加无法自辩,只能任凭污水泼在自己身上。

    一时间孙秀占尽上风,洛阳各势力见状,也都心照不宣地支持赵王。淮南王府中原本有众多官属,也纷纷称病请辞。仅仅两月之内,淮南王府就走空了大半。

    孙秀见状,自觉时机已经成熟,便派出御史到淮南王府。到了司马允面前,御史声称有官属举报司马允谋反,让司马允到廷尉处自辩。

    走到这一步,司马允已经是退无可退,他只能走孙秀给他安排好的那条路。当即大怒道:“赵王欲破我家!”然后奋刀杀死派来的御史,领府中死士直冲大街,高举淮南王大旗,高呼道:“赵王谋反!谁与我共诛国贼?!”

    值此时刻,淮南王手下死士不过七百余人,而孙秀手中握有十万禁军,又有各方势力的支持。无论从哪个角度看,都是淮南王的必死之局。但令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,这样实力悬殊的局面,竟然差点令司马允倒转乾坤。

    淮南王先是率众试图冲击洛阳宫,进宫面见天子。但宫中禁军早已封锁了所有城门,让司马允无路可进。

    到了这里发展本属正常,司马允率众折而向南,试图进攻司马伦所在相国府,相国府有一万护卫,结果必然是自取灭亡。孰料路过武库时,武库令竟然向司马允倒戈。武库令自称是长安人,家乡因孙秀饱受蹂躏,父母也因战乱病死,淮南王定然是为孙秀所陷害,所以他愿舍命相助!

    于是大开武库,武库中精良甲仗、强弩、宝剑、弓矢,尽数赠予司马允。这下真是时来运转,司马允当即在洛阳城内立旗征兵,再次申以大义,竟在城中聚集了上千人。

    此时司马允再去大战司马伦,情形可就大不相同了。

    司马伦府上虽然有上万名侍卫,但并不愿为赵王死命效力,呐喊助威,摇旗击鼓,也就算对得起粮饷了。可此时司马允麾下都是死士,全是来拼命的,又握有大量的精良器械,根本无人想上前应对。

    孙秀用重金赏赐,用钱财招纳敢死之士五百人,试图先与司马允正面作战,结果为淮南死士轻松击退。

    孙秀只好更换策略,又令将士们登上赵王府院墙上,与淮南死士进行对射,可在失去了武库的情况下,赵王的箭矢不如司马允远甚。司马允一声令下,将士们万箭齐发,箭矢如同落雨般根本停不下来,压得赵王将士抬不起头,更别说与其力敌了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司马允竟然攻破了赵王府大门。仗打到这个地步,原本一些打算中立的士族也忍不住要摇摆了。

    颍川陈氏之前本打算放弃与司马允的合作,此次再次起了心思,在赵王府的太子左卫率陈徽反正。接着,城门校尉梁柳反正,前锋将军孟平反正,吴王司马晏反正,不过半日时间,强弱之势竟然逆转。司马允竟然由不足一千人,接连扩张到了近万人。而司马伦与孙秀反被围在赵王府,几乎动弹不得,眼看着就要被司马允剿灭在府内了。

    赵王此时已经到了生死关头,孙秀灵机一动,连忙让人翻墙出去,联络了在宫中担任侍中的司马虔,令他再花重金,诈称有诏,行刺杀之计!

    司马虔知道此时已是千钧一发,可哪里去找死士呢?

    恰好此时,前中书令、光禄大夫陈准觉得大事已成,从宫中派出四百骑兵,要去襄助司马允。可令他没想到的是,带领这支骑兵的司马都护伏胤,恰好是事先孙秀收买过的暗子。

    伏胤没有去见司马允,而是先去求见了司马虔。值此重要关头,他坐地起价,要求司马虔允诺,只要赵王封其为侯,便临阵倒戈,刺杀司马允。

    司马虔可谓大喜过望,当即许诺说,事成之后,别说是一个侯爵,便是封伏胤为郡公,这四百骑兵,人人为侯,也不是不可能的事。

    伏胤得到承诺之后,当即打着陈准的旗号,以宣读诏书的名义,再去求见司马允。司马允此时哪里有疑?当即就其迎入阵内,只道有了诏书之后,大事俨然成了。

    结果伏胤得见司马允后,趁着司马允下马行礼之际,突然从腰间拔出短刀,一刀割断了司马允的脖子。在场众人都看呆了,在众人不知所措,还未反应过来时,他已提着司马允的脑袋冲出阵外。

    形势至此再次逆转,虽然此前赵王与孙秀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,几乎再差一步,就会全军覆没。可没了主心骨的淮南王党羽,获胜了又能得到什么呢?于是孙秀绝地反击,淮南王义军做鸟兽散。

    最后还是孙秀获得了全部胜利。

    但谁又能想到呢?原本势单力孤的淮南王,居然能在一日内反转形势,差点获得了胜利。

    事后孙秀心有余悸,他将参与淮南王之乱的人尽数抓捕入狱,包括淮南王妻子三族。又抓了数千人,再次在七里涧斩首示众。而上一次如此大规模的屠杀,仅仅发生在半年前。这让洛阳上下胆战心惊,不禁为司马允的失败叹息。至此,司马伦总算是彻底清除了京畿内的反对势力。

    消息传到常山后,刘羡可谓大为吃惊,他仔细了解战报后,不禁感慨道:“淮南王有高贵乡公之勇啊!”又对司马乂强调道:“人心可用!人心可用!”

    司马允其实事先并没有做多少的准备,完全落入到孙秀布置的陷井里。但事实证明,哪怕孙秀如此自信满满,也完全无法像他自称的那样,能驾驭住洛阳的浪潮。仅仅一点疏漏,就险些令狂流倒转,将自己的阵营撕得粉碎。由此可知,战场上的他确实如刘羡预料那般,还是以前那样无能。

    司马允的死,对整个帝国的政局改变是巨大的。对于洛阳的赵王一党来说,他们彻底扫清了称帝篡位的阻碍,开始忙着为接下来的禅位登基做准备。

    孙秀在洛阳周遭营造神迹,甚至在嵩山上设立祭坛,制造晋宣帝司马懿的神谕说:“赵王宜入西宫。”并频频在河南郡内宣传流言说:“仙人王子乔降世了!”

    王子乔是西周时周灵王的长子姬晋,据说他在嵩山得道,乘白鹤而飞升,是此时民间最有名的神仙之一。孙秀宣扬此事,便是要以此来证明赵王是有德之人。

    而各方藩王得知消息后,无不嗤之以鼻,他们都只念着司马允的事迹,心想,连这样的劣势都险些成功,那自己更不更有机会?

    事实正是如此。如果孙秀能毫无波澜地拿下司马允,众人还会道孙秀手段滔天,难以力敌,稍稍遮掩自己的野心。结果他在如此优势下,都险些阴沟里翻船。如何不让那些手握兵权的藩王蠢蠢欲动呢?

    成都王司马颖本来颇为犹豫,但得闻详情后,彻底下定决心。他任命卢志为成都王长史,摒弃邺城的反对派,开始秣马厉兵,整顿军队。而坐镇许昌的齐王司马冏,也隐隐有难以按捺之意,开始四处联络游说中原诸王,还有大江南北的各地郡守,声称要为淮南王报仇。

    等到了十一月中旬的时候,刘羡还在深山中继续练兵。忽而司马乂传令说,真定来了他的熟人,要他回一趟真定。刘羡有些奇怪,哪里来的熟人呢?但他还是把手上事务交给上官巳,自己随使者一起往王府赶。

    一回见才发现,来的确实是熟人,原来是祖逖来了。

    祖逖一见刘羡,便笑着和他打招呼说:“怀冲,你像是变年轻了啊!”

    祖逖说刘羡变年轻了,但在刘羡看来,现在的祖逖才是真正年轻了。以往的祖逖喜爱故作洒脱,但实际上,他的眉头总是紧蹙,似乎是为重石所压制,又似是为鬼影所盘踞。可现在,他眼角的细纹都舒展开,坐卧间都不再有一种紧绷感,言语间也少了几分怨气,立刻显得年轻了不少。

    司马乂对刘羡道:“祖君是齐王的使者,特意来这里,与我们商议大计的。”

    刘羡看到祖逖后,其实也猜到了七七八八,祖逖之前是司马冏的参军,他出现在这里,又能是什么原因呢?

    他只是很感慨,如今自己的朋友里,还能和自己站在同一阵营的,真是寥寥无几了。

    因此他说道:“能在这里看到士稚,我觉得不管是什么大计,都有七八成把握了。”

    说罢,他和祖逖哈哈大笑,祖逖摸着嘴唇边的胡须,徐徐道:“承蒙怀冲抬举,但说及灭赵一事,确实已有七八成胜算了。”

    然后他开始讲述河南的详情:自从齐王司马冏镇守许昌以来,暗地里征询征东军司诸将意见,发现诸将亦有趁机讨逆,谋取富贵的想法。如豫州刺史何勖、兖州刺史王彦、龙骧将军董艾、南中郎将司马歆等人,都已经向司马冏秘密投诚。

    而且司马冏还越过辖区,去招揽淮南国与吴国的官僚。两国上下俱为司马允遭遇痛心,当即应允说,只要司马冏起兵勤王,必然会倾国而动,讨伐逆贼。

    在祖逖到来前,司马冏做过粗略估计,他大概能在河南及江东之地,动用足足三十万之众,从数量上来说,已经远远超越了不足十万的洛阳禁军。

    听到这里,司马乂和刘羡都暗感吃惊。在邺城的征北军司兵马,差不多有十三万,若是把冀州、并州还有司马乂的兵马加起来,也才差不多二十万出头。齐王的人马竟然比河北还多吗?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?

    当然,从质量上来说,这里面肯定有相当的乌合之众。因此,司马冏为了保证必胜,才仍想联络其余藩镇势力,力求一战功成。这才派了祖逖前来河北联络。

    祖逖道:“社稷神位,非圣人明主不能当之,可赵王无知丑类,竟然也想当皇帝!若真让他得逞,岂不是贻笑大方?我相信,现在全天下的义士都已激愤起来了,只等着一名德才兼备的宗王,登高一呼罢了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,他对司马乂说出了具体的计划:“明年闰月,便是齐王殿下举兵的日子,不知道常山王殿下意下如何,可愿为社稷出力?”

    司马乂早就做好了参与灭赵的准备,只是面对祖逖的疑问,他却似乎在装傻,回说道:“兹事体大,恐怕还要多多商议才是。”

    然后他转眼问刘羡道:“府君如何看?”

    刘羡稍稍愕然,但转念一想,就明白了司马乂的顾虑。若是组成了与齐王的联盟,到时候,谁为主,谁为次呢?齐王既然能动员如此规模的兵力,必然是以他为盟主。那将来一旦灭赵,功劳不大多在司马冏身上了么?难道自己要白白辛苦一趟,沦为他人嫁衣吗?

    但刘羡思虑一二后,还是主张接纳,便拉他到一旁,悄声劝说道:“殿下,箭在弦上,已经不得不发了。赵王之不得民心,经淮南王一事后,已昭然于天下。诚如士稚所言,现在只需要一名位高权重的宗室,他登高一呼,大概就能够取胜。可这注定不是常山,常山是小国,到底是做不成盟主的。”

    陈述了事实之后,刘羡又举例宽慰他道:

    “您还记得汉末时,诸侯讨董吗?袁绍贵为盟主,却未必能够建功。孙坚虽不过袁术麾下先锋,一样能收复洛阳。事在人为,上了战场,到底谁举足轻重,谁徒有虚名,还是说不好的事情呢!”

    司马乂闻言,也知道是这个道理,只是心中到底不甘罢了。他纠结良久后,终于承诺道:“我愿奉齐王为盟主,也望齐王尽心竭力,不要辜负了天下人的信任啊!”

    祖逖得了承诺,可谓大喜。他此次北上,第一站是真定,而非是邺城。究其原因,就是要以司马乂为突破口,先确定了盟主名分,然后才好说服同样兵强马壮的司马颖。

    同时他也对司马乂的让步大为钦佩,上前行礼说:“请殿下放心,齐王不是赵王,只要是为匡扶社稷出力,他是绝不会忘记您的功劳的。”

    又对刘羡说道:“常山王的胸襟确非常人,即使是齐王殿下,在这方面上,也有所不如啊!”

    说罢,他在真定稍稍休息了半日,很快又向司马乂辞别,转而前往邺城。事情的发展果如祖逖所料,在得知常山王已经加入齐王后,成都王稍作犹豫,也同意了此请。

    至此,一个将京畿南北包围的反赵大联盟已然形成。这也意味着,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近在咫尺了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