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灯初上,夜幕笼罩下的长安城宛如一座不夜城,处处张灯结彩,热闹非凡。
醉仙楼便坐落在这繁华的街市之中,朱红色的楼阁雕梁画栋,飞檐斗拱上挂着的红灯笼随风摇曳,映照着进进出出的食客们。
店内人声鼎沸,酒香四溢,小二们端着菜肴穿梭于桌椅之间,忙碌而有序。
张三和李四这对好兄弟,自是这醉仙楼的常客。
多年来,他们一同在这纷繁复杂的长安闯荡,历经风雨,情谊愈发深厚,定期来此小聚,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回首过去这几年,他们的生活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真可谓是时来运转,出息非凡。
想当初,他们目不识丁,面对那写满文字的纸张,眼中只有迷茫。
如今,在大唐在当今圣上的英明领导下,大力倡导文化教育,扫盲活动愈演愈烈,各类学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。
张三和李四二人也有幸被这股文化的浪潮所席卷,他们经历完扫盲浪潮后,就自发踏入了学堂的大门。
从此,无论寒冬酷暑,他们都全神贯注地聆听先生讲学,日夜诵读经典,研习文字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那些写满密密麻麻的文字的报纸,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所学,能顺畅地解读、领悟。
若时光倒流至贞观年间,能识字断句、读懂文章之人,必是邻里乡亲眼中的文化人,备受敬重。
但很可惜,现在已迈入乾武盛世,百姓的文化素养在朝廷的大力推动下普遍提升,能识文断字者已不在少数。
在这文化繁荣的时代,他们这一点学问虽不算格外突出,只能说,还得练!
不过他们真的很幸运,命运对他们格外垂青。
随着长安城的不断发展与扩建,城市规划的步伐逐渐加快,他们那原本破旧不堪,几近坍塌的房屋,恰好位于新建商场的规划区域之内。
那房屋年久失修,每逢风雨交加的日子,屋顶便会漏雨不止,屋内四处积水,墙壁也摇摇欲坠。
起初,听闻房屋要被拆迁的消息,他们的心中还是很不安的,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迷茫。
作为平头老百姓,谁都知道,官府的话,有时候真的让人信任不了。
但是谁能料到,这竟成了他们人生的重大转机。
官府不仅给予了他们一笔丰厚得超乎想象的拆迁款,让他们的手中瞬间拥有了足以改变生活现状的财富,而且还贴心地为他们分配了一间宽敞舒适的拆迁房,让他们从此有了安稳的栖身之所。
这突如其来的好运,让他们欣喜若狂。
而这一切,对于曾经生活在困境中的他们来说,简直如同天上掉馅饼一般,令人难以置信。
如今,他们不仅都幸运地娶到了温柔贤惠的好妻子,家中还相继增添了可爱的孩子,日子过得温馨甜蜜。
但他们并未因此而滋生懈怠之心,坐享其成,而是知道这来之不易的生活需要他们努力维护。
他们外出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,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努力赚钱,让家庭的生活更加富足无忧。
毕竟,在如今这个充满无限机遇的大唐,只要人不懒惰,无论身处何方,从事何种行业,都能赚到钱,都能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开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。
此刻,兄弟二人坐在醉仙楼的角落里,桌上摆放着几碟精致可口的小菜,一壶香气扑鼻、醇厚绵柔的美酒。
他们一边悠然自得地喝着小酒,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美味,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家长里短、生活琐事,欢声笑语在这小小的角落里回荡,好不惬意。
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,张三正夹着一筷子鲜嫩的青菜往嘴里送,突然像是被什么定住了一般,手中的动作瞬间停滞,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一个方向,随后急忙伸出手,用力地拍了拍李四的肩膀。
李四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,手一抖,险些将酒杯打翻,他放下手中的酒杯,满脸疑惑地顺着张三的目光看去,然而却并未发现什么异常之处,不禁转过头来,皱着眉头问道:“三哥,你这是咋了?看到啥了?”
张三的脸上激动无比,眼睛里闪烁着奇异的光芒,声音都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着说道:“四弟啊,我好像又看见陛下了!”
李四听到这话,无奈地叹了口气,微微摇了摇头。
自从上次陛下大婚,张三偶然得知当年那个毫不留情地骂自己“垃圾”的人竟是陛下之后,陛下的一举一动便仿佛成了他生活的焦点,让他念念不忘。
每次只要一有陛下的消息传来,无论是街头巷尾的传闻,还是官府张贴的告示,他都冲在最前面,打听个究竟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。
陛下每次亲征,哪怕他正忙碌于工作之中,也必定会想尽办法抽出时间,奔赴送行的队伍之中,只为能够远远的看到陛下一眼,确定陛下平安无事,而后才能安心地回到自己的生活中。
而且,每次在街上见到身形、气质与陛下有几分相似的人,他都会激动地叫嚷着说是看见陛下了。
李四起初还会跟着紧张一番,但次数多了,也就习惯了。
他只盼着张三别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来,只要能平平安安地喝酒吃饭,他就心满意足了。
原本李四还等着张三像往常一样,很快回过神来,笑着说自己看错了,然后继续喝酒聊天。可没想到这次张三却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,眼神死死地盯着坐在角落里的那一男一女,一动不动,也不说话。
李四见状,伸出手在张三的面前挥了挥,提高了音量说道:“醒醒,干嘛呢你?不喝酒了?早点喝完早点回去休息了!明天还要忙呢!”
但张三却仿若未闻,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对李四的话毫无反应。
在张三的心中,陛下的模样他早已见过不下三次,那面容、那神情,犹如深深烙印一般,清晰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,绝不可能认错。
此刻,他的心跳急剧加速,仿佛要跳出嗓子眼一般,感觉自己的腿肚子都有些发软,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。但那股强烈的冲动驱使着他,让他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,一步一步朝着李承乾所在的方向走去。
张三这突如其来的举动,瞬间引起了周围锦衣卫的警觉。
他们的目光看向张三。那眼神中充满了警惕,只要张三有任何不轨的举动,他们就会立刻出手制止。
锦衣卫的这般反应,自然也引起了李承乾的注意。
李承乾微微皱了皱眉头,顺着锦衣卫的视线看去,只见一个衣着朴素,面容憨厚的普通百姓正朝着自己走来。
仔细端详,李承乾觉得这个人的样子似乎有些眼熟,但绞尽脑汁,一时间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。
随着张三越走越近,紧张的气氛愈发浓烈。
不少锦衣卫已经悄然站起身来,全身紧绷,做好了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。
但李承乾神色平静,他轻轻挥了挥手,用一个眼神便将锦衣卫们的行动压了下来。
在这大唐的都城之中,百姓大多安居乐业,对朝廷忠心耿耿,眼前之人或许只是有什么事情想要与自己诉说,不必过于紧张。
张三看到陛下的目光投向了自己,心中的激动愈发难以抑制,脸上泛起了红晕,身体也微微颤抖起来。
好不容易走到了李承乾的面前,他张了张嘴,想要说话,却因为过于激动而喉咙干涩,一时发不出声音。
没想到,李承乾率先打破了这短暂的沉默,面带微笑,语气温和地说道:“这位兄弟好生面熟?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!”
听到陛下的这句话,张三激动得连连点头,那脑袋点得如同捣蒜一般,急促地说道:“见过,见过 !您还和我说过话咧!”
李承乾心中越发好奇,自己平日里慰问的百姓众多,对他们嘘寒问暖,关怀备至,有些面孔记不清也是在所难免。
如今听到眼前这位百姓如此说,便来了兴致,接着问道:“那我当时与你说些什么了?你追我,是不是有话对我说?”
张三再次用力地点了点头,深吸一口气,努力平复着自己激动的心情。
随后,他挺直了腰板,模仿着自己记忆中陛下的样子,双手叉腰,微微抬起下巴,趾高气昂地对着李承乾说道:“太菜了,有空多认识几个字吧,就认识了这么点字也敢出来攀比,我看你们是真的不行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