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优秀小说 >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> 第一百六十二章 明朝开国功臣

第一百六十二章 明朝开国功臣

    第十九子谷王朱橞,与蜀王、代王是同母兄弟,因封地宣府,古称上谷,因此得号谷王。在靖难之役爆发后,他害怕燕王朱棣会攻打宣府,直接跑回了南京。然而在朱棣濒临南京城下时,谷王又果断地背叛了建文帝,和李景隆一起打开金川门,迎接燕王入京。朱棣登基后将谷王改封至长沙,赏赐颇多。谷王也日渐骄纵起来,产生了疑心,恰逢蜀王的儿子离家出走来到谷王这里,谷王放出风声说这是失踪的建文帝,结果被蜀王举报到朱棣那里,谷王被废为庶人在囚禁中去世。

    第二十子韩王朱松,原定封地是辽东开元,他和兄弟辽王、沈王一样,都是朱元璋为了经营辽东而分封的藩王。然而在朱棣时期,藩王政策发生了变化,朱松一直没有去就藩,27岁时在南京去世。

    第二十一子沈王朱模,生母赵贵妃,原定封地沈阳,后改封至山西潞州,52岁去世。

    第二十二子安王朱楹,生母不详,娶徐氏。大将军徐达之女,与燕王朱棣是连襟兄弟。正因为这层关系,在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时,建文帝特意派安王和李景隆前去议和。朱棣登基之后,安王奉诏前去平凉就藩,然而经过三年就在平凉去世,年仅35岁。

    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,生母李娴妃,封地南阳,1415年去世,年仅30岁。

    第二十四子郢王朱栋,生母刘贵妃,封地安陆,27岁时去世,正妃郭氏殉葬。

    第二十五子伊王朱?,生母葛丽妃,封地洛阳,他生性顽劣,时常用刀剑、弹弓袭击百姓,引得民怨沸腾。在朱棣去世后,朝廷官员建议废除伊王王位,而朱棣仅下旨赐了恶谥,其子孙继续承袭王位。

    第二十六子朱楠,生母葛丽妃,出生不久后便夭折。

    朱元璋诸子之中,才高八斗者有之,飞扬跋扈、作恶多端者也为数不少。朱元璋虽然多次下旨训诫,却因没有实质性惩罚而不了了之,终明一世宗室王爷作恶,成为困扰明朝地方治理的一大顽疾。

    【一口气看懂明朝的开国功臣#历史#朱元璋#朱棣#明朝】

    开国功臣通常是一个让人羡慕的群体,他们以从龙之功换来世代荣华。然而,明朝的开国功臣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危险职业。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株连九族。那么,朱元璋为何要屠杀功臣?真的只是为子孙扫平障碍吗?那些为大明朝出生入死的将领们,他们的结局又有着怎样的不同呢?让我们一起盘点明朝的开国功臣。

    一、徐达魏国公徐达,字天德,安徽凤阳人,与朱元璋是同乡,祖上三代都是农民。朱元璋回乡募兵时,徐达应征入伍。因武艺高强、精通兵法,成为了朱元璋最信任的得力干将。

    1367年,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左相国,封信国公,并派他和常遇春率领25万大军北伐中原。次年8月,红军攻克大都,元顺帝逃亡,北元灭亡。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时,将徐达封为太傅、魏国公,位列开国功臣第二。

    徐达主持了数次北伐,驱逐蒙元残余势力,并长期驻守北平。后因病重在南京家中去世,享年54岁。由于其长女嫁给了明成祖朱棣,自永乐以后,徐达被明朝官方视作开国的功臣,徐达的子孙也分出定国公与卫国公两大世系,世袭罔替,直至明朝灭亡。

    二、李善长韩国公李善长,字百室,安徽定远人,早年经历不详,比朱元璋年长14岁。在朱元璋攻取滁州的路上相遇,两人一见如故。李善长用汉高祖刘邦的事迹鼓励朱元璋,日后一定能成就大业。朱元璋大喜,将李善长收入麾下,负责后勤和文书工作。

    朱元璋将徐达视为韩信,将李善长视为萧何。然而,徐达一生谨言慎行,最后得以善终,而李善长的下场要凄惨得多。1367年,朱元璋拜李善长为右相国,封宣国公。明朝建立后,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,李善长名列第一,封太师、韩国公、中书省左丞相。

    然而,李善长性格狭隘,妒贤嫉能,再加上他一直是淮西功臣集团的领头人物,使得朱元璋对他十分猜忌。李善长也察觉到这一点,于是就主动辞去相位,并推举亲信胡惟庸为相。1380年,朱元璋发动胡惟庸案,废除了实行千年的宰相制度。

    当时有人建议朱元璋追究李善长的责任,但朱元璋故作大方地表示不会追究李善长。10年后,朱元璋再次下旨追查胡惟庸案,李善长和一众淮西功臣被列入监禁,77岁的李善长被处死,全家70余口皆被诛杀。

    三、常遇春鄂国公常遇春,安徽定远人,与徐达合称“徐常”。元末天下大乱,常遇春在土匪刘聚手下为盗,后来带了十几个兄弟投靠了朱元璋。当时朱元璋麾下已经猛将如云,常遇春并没有得到重用。

    在采石之战中,常遇春作战勇猛,一马当先,率先攻克了采石矶。由此展露锋芒,成为朱元璋军中仅次于徐达的大将。常遇春曾说过,自己只要有10万兵马就可以纵横天下,因此得了一个外号“常十万”。

    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    1367年,朱元璋封常遇春为鄂国公,并派他和徐达率25万大军北伐中原。然而,在北伐胜利以后,常遇春突然暴死,年仅40岁。朱元璋非常伤心,将其追封为开平王,其子常茂继承了常遇春的嫡系部队。

    四、李文忠曹国公李文忠,私生子原名李保保,是朱元璋的亲外甥。在母亲病逝后,父亲李贞带着他前去滁州投奔舅舅朱元璋。

    朱元璋见到家人前来十分高兴,当即就把外甥收为义子,改名为李文忠,带在身边悉心培养。李文忠能征善战,而且还喜欢读书,对帐下的文人幕僚颇为信任。

    1380年,朱元璋发动胡惟庸案,牵连无数。李文忠也不知因何原因也被朱元璋冷落,收了兵权,在4年后病逝,其子李景隆继承爵位。

    五、冯胜宋国公冯胜,原名冯国胜,安徽定远人。兄长冯国用一起投军,在冯国用去世后,冯胜继承了兄长的官职部曲。

    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时将他封为宋国公。冯胜性格骄纵,飞扬跋扈,与女婿郑国公常茂的关系也很差。在冯胜出征辽东时,常茂闯出了大祸,冯胜找朱元璋告状,没想到常茂也不甘示弱地揭发了冯胜的黑历史。

    两人互相攻击,最终朱元璋下旨将常茂流放,并收回冯胜的兵权。1395年,冯胜被朱元璋赐死。

    六、邓愈卫国公邓愈,原名邓友德,安徽泗县人,天生魁梧,勇猛过人,少年时就随父兄起兵抗元。在父兄相继去世后,他率众投靠朱元璋。在明军北伐时远征甘肃,招抚吐蕃、乌斯藏诸部。

    在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时受封为卫国公,名列开国功臣第六。1378年病逝,享年41岁。

    七、汤和信国公汤和,字鼎臣,是朱元璋童年时的小伙伴。在27岁那一年加入了郭子兴的义军,官至千户。在郭子兴死后,汤和率部归附于朱元璋,自1357年开始镇守常州,抵御张士诚的多次进攻。

    明朝开国以后,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,汤和受封为中山侯,位列侯爵第一。在灭宁夏之战时,汤和作为主帅迟迟推进不前,让朱元璋非常恼火。

    1378年,朱元璋晋封汤和为信国公。汤和的军事才能在明初的一众猛将中远称不上杰出,但是他性格谨慎,为人沉稳,主动交出兵权,回凤阳养老,晚年对朝政一言不发,最终于1395年去世,享年70岁。

    八、傅友德颍国公傅友德,淮北人。这位仁兄可是明朝开国名将中一等一的猛将,作战极其骁勇,身中数箭都不退缩。

    然而,如此猛将在投奔朱元璋之前却一直默默无闻。他先是在明玉珍麾下为将,后又投奔陈友谅,换了三个老板都不受重用,直到1361年投奔朱元璋以后才得到重用。

    在讨伐蜀夏之战中,傅友德率先攻克了成都。在回师后,朱元璋盛赞傅友德功当第一。1384年,朱元璋晋封傅友德为颍国公。10年后,傅友德被刺死。

    九、沐英西平侯沐英,字本应,安徽定远人,原名不详。8岁时被朱元璋收为义子,交由马皇后悉心抚养。

    在明朝平定云南之后,沐英奉命留守云南,从此沐氏子孙世代为明朝镇守西南,直至明朝灭亡。

    十、刘基诚意伯刘基,字伯温,浙江青田人,原是元朝官员,见元朝统治腐败而主动辞官归隐,后被李善长推荐加入到朱元璋麾下。

    明初一众淮西功臣中,刘基的存在颇为特殊。刘基精通天文、兵法、数理,能看天象,预测祸福凶吉,曾多次在关键时刻为朱元璋出谋划策,帮助朱元璋化险为夷,取得胜利。1375年刘基突然去世,据说是被胡惟庸所害。在刘基死后,民间流传着“三分天下诸葛亮,一统江山刘伯温”之说。

    若是按照正式的话,李善长才是朱元璋的诸葛亮,只是因为李善长的结局太过凄惨,而刘伯温才被捧上神坛。

    十一、蓝玉凉国公蓝玉,安徽定远人,是常遇春的妻弟。因此,蓝玉投军后一直跟随常遇春南征北战。常遇春去世后,蓝玉继承了姐夫的嫡系部队,并因平定西南有功而受封为永昌侯。

    在北伐中,蓝玉在捕鱼儿海取得大胜,消灭了北元小朝廷,俘获宗室100余人,居民百姓7万以及牲畜无数。然而,蓝玉得意忘形,调戏了北元王妃,这让朱元璋非常恼火。

    在论功行赏时,朱元璋将封号梁国公改为了凉国公。

    太子朱标死后,朱元璋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。为了给皇太孙铺路,朱元璋在次年发动蓝玉案,上万人牵连其中。

    蓝玉被朱元璋处以剥皮实草的极刑,众多功臣被指控为蓝玉乱党,就连蓝玉麾下的众多中低层军官也不能幸免,其家人或死或流放,永世不得翻身。

    后世对朱元璋屠杀功臣的行为非议颇多,但这些功臣也并非全然无辜。他们之中有很多人嚣张跋扈,胡作非为,有的贪污纳贿,有的节律百姓,也有很多功臣仗着自己位高权重,包庇家人,强占民田,欺压百姓。

    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    然而,朱元璋清洗功臣的根本原因还是为了稳固明朝的统治,并不是为民除害。况且在清洗过程中,很多中低层官吏和平民百姓都遭到了池鱼之殃。那么,小伙伴们觉得朱元璋屠杀功臣是对还是错呢?

    ——“基本都是去死有道,当然也属于是可杀可不杀的那种,最后还是杀了。”

    ——“基本没有值得怜悯的人,这些功臣确实该杀,你看人家汤和为什么能善终,因为人家真不整欺男霸女,强压百姓那种事。”

    【一口气看懂,大明朝的高光时刻——五龙同朝。#明朝#历史】

    听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硬气的王朝,天子守国门不和亲,不称臣,不纳贡的区别更是缺德无数只,可惜开局太过强盛,五龙同朝更是耗尽了大明的气运。

    那么什么是五龙同朝?五龙同朝一说真的可靠吗?这五龙对明朝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?

    本期视频就让我们重回明朝那段巅峰时刻。

    在古代皇帝又被称作真龙天子,所谓武龙就是同时存在5位皇帝或是以后会成为皇帝的人。在明朝一度也出现过这样的五帝同堂的时候,明太祖朱元璋,建文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,明仁宗朱高炽,明宣宗朱瞻基,这是明朝繁荣最巅峰的时代。

    那么这5位皇帝究竟为明朝做出了哪些贡献呢?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,草根出身,白手起家,在元末农民起义中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眼光聚拢名将梁辰,扫平群雄,北伐中原,完成了全国的统一,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的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,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完成自南向北统一的皇帝。

    朱元璋登基以后,在元末战乱的一片狼藉下重整山河,恢复生产,休养生息,加强中央集权,经过数次北伐,相继消灭了北方的盟员残余势力。也消灭了南方的各支割据政权,完成了全国的统一。

    但朱元璋晚年大开杀戒,对淮西功臣进行了极为血腥的清洗,其目的在于稳固朱家的天下。然而人算不如天算,在朱元璋死后,明朝仍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内战之中。

    而这场内战的主角之一就是建文帝朱允炆。

    喜欢诸朝陪我刷短视频请大家收藏:(cwzww)诸朝陪我刷短视频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