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优秀小说 > 红楼之扶摇河山 > 第一百六十四章 登临濯江楼

第一百六十四章 登临濯江楼

    濯江楼位于金陵上元门附近,四面八角,飞檐五层,攒尖翘翅,顶覆金色琉璃瓦,临江建立,可鸟瞰燕子矶东西百里长江。

    据传当年大周太祖李天凌,一统江南,聚兵金陵,北望中原,锐意光复汉家衣冠。

    便在沿江修建这座濯江楼,登楼眺望江北蒙人大营。

    最终挥师渡江,斩尽蒙酋,一统河山。

    王气英风,雄视天下,历经数代,依旧为汉家子孙敬仰。

    这日,风寒景明,云霞漫天,濯江楼十丈之内,锦衣校尉肃立把守,远处江涛滚滚,碧空孤帆,一副萧瑟辽阔。

    郭志贵驾着马车到达濯江楼时,贾琮见楼前石坪上不断有车马驶入,参宴各衙官员陆续到场,寒暄问好,携手登上五层宴座。

    参加宴会都是金陵各部官员或名流,多是久历沧桑有些年纪之人,像贾琮这等年少,却找不出第二个,所以人群中很是扎眼。

    来宾中有人曾参加过邹府的寿宴,更是知道他是谁,贾琮当日领兵入府,开枪杀人,逼得邹怀义当场自尽,让这些人惊惧难忘。

    当初他如不是奉旨到大慈恩寺抄写经文,就不会结识宁王,如果不是为了救香菱出火坑,也不会因周素卿被牵连到事情中。

    事发祸连之下,金陵卫所、锦衣卫、各部官衙被牵连之人不计其数,轻者丢官罢职,重者遭受牢狱,甚至秋后问斩。

    其实真实的根源,是龙潭港事发而引起嘉昭帝关注,才最终造成金陵官场今日之势。

    而座中之人,其中不少人的亲眷故旧,都在这次事变中遭殃,要说对此毫无微词怨怼,也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之后围剿浪人,引兵入城,邹府擒凶,传讯遏势,他的曝光度有些过高了,自然也就吸引了与之匹配的仇视。

    于是贾琮还没登上五楼宴座,他的异样身份,几乎有一半赴宴宾客都知道了。

    有没有贾琮这个人,皇帝的意志最终都会导致今日之局。

    这些人能活着出来已是侥幸,对贾琮自然是多有怨怼,看到他出现都面有愤恨之色,身旁之人诧异之下自然要问起。

    而贾琮因被嘉昭帝临时加职为宁王参赞,自从抓捕周素卿开始,便一直站在侦缉大案的台前。

    更不用说当日参加寿宴的人,事后都经过锦衣卫严密盘查,其中今天还能参加宁王送宴的,都在锦衣卫手中吃了不少苦头。

    本来和睦贵气,没事发发洋财的的金陵官场,倒像是因他这个七品散官,才被搅合得一片稀烂。

    但不是人人都有如此深远透彻的目光。

    营营役役之人,总要为自己的怨怼和仇恨,找一个寄托的目标。

    此次水监司邹怀义一案牵连甚广,不仅水监司中上至主官千户,下及百户总旗小旗,几乎被一扫而空。

    一饮一啄已有前定,事情已经做下,况且他问心无愧,不遭人嫉是庸才,一切随他去就是。

    于是贾琮刚跨入五楼宴座,就引来了许多莫名其妙的敌视目光,他略微想一想,也就大致猜出了原因。

    虽然水监司大案主事之人是宁王殿下,但皇子奉圣上圣意行事,谁也不敢怨恨到他头上,再说就是怨恨了,又有什么用。

    他透过窗口望去,只见外面暮云低沉,江风碧波无垠,水天尽头渺渺而不见边际,令人心胸为之一张。

    没一会儿,宁王殿下驾临,身边还跟着大理寺评事杨宏斌。

    杨宏斌精明强干,尽忠职守,为人也颇有正气,邹怀义一案中和贾琮共担过风险患难,贾琮与他也很是投契,

    此次侦破水监司大案,杨宏斌立下不小功劳,神京已下圣谕,将他从大理寺评事擢升为左大理寺正。

    像贾琮这样不到半年连续擢升,虽只是散职官身,依然是官场上极少的特例。

    正常的仕途晋升,每往上爬一级,都要经年累月之功。

    杨宏斌能因功晋升到大理寺正,算是迈出了仕途极重要的一步,贾琮见他神情中隐含喜色,想来心情很是不错。

    座中之人虽然有不少对贾琮冷眼以对,但也有熟络热情的,比如金陵知府贾雨村。

    贾雨村本就觉得贾琮有些不俗,龙潭港一案中见了他诸多手段,又极得宁王推重,自然是愈发刻意亲近。

    这时宁王落座,酒宴开席,佳肴美食,醇酒佳酿,流水般送了上来,参宴之人,觥筹交错,阔论清谈,低斟浅酌。

    这样宴请上官的酒席,自然不会出现呼喊狂饮的场面,配合着江风习习,帷幔轻拂,气氛儒雅和熏。

    此时酒宴左侧珠帘之后,传来清越琵琶之音,合着青鸾凤雏般的清丽嗓音,悠然响起,清新空灵,沁人心扉。

    “六代豪华,春去也,更无消息。空怅望,山川形胜,已非畴昔……”

    贾琮听了心中一惊,那空灵曼妙的女声,唱的竟然是自己那首满江红。

    贾雨村笑道:“我也是刚听说,这首满江红金陵怀古,竟是琮兄弟新作,数年前琮兄弟在楠溪文会做咏梅词,崭露头角,名动神京。

    只是多年未见新作,偶出章成,便显传世之姿,这番才情真让人羡慕。

    崇兄弟这首满江红,如今在金陵勾栏瓦肆传唱甚广,只怕不日就要流传南北了。”

    贾琮连忙谦逊了几句,心中却有些迷惑,这首词自己只是写了,作为送薛家的回礼,怎么就这么快流传开来。

    他这些日子都在安定寺抄写经文,回城也都待在兴隆坊老宅,从不出门,更没有什么应酬,连薛家下帖都没赶上。

    所以对外面发生的事情,还真是不怎么清楚。

    老宅的奴才婆子识字的都没几个,更没人有去勾栏瓦肆听曲的喜好,自然也没人和他说这些。

    贾雨村又说道:“这唱词的是清音阁的清娘子,她是清音阁的掌乐,有玉尊琵琶天籁音的美名,寻常可是极难请她出场的。”

    突然旁边席上一人嘟囔道:“唱什么鸟词,咿咿呀呀,听得人脑壳疼。”

    贾雨村一听这话,便皱了眉头,他是三甲出身,文士胸怀,这等作词唱和,在他眼里是大雅之事,却被人诋毁成咿呀脑壳疼。

    他循声看去,见说话那人是三十多岁的男子,身材健壮,满脸酒气,正在一杯接一杯豪饮。

    不知怎么的,贾琮觉得这个醉鬼有点眼熟,好像在哪里见过。

    此次宴会是送宁王归京,并不是普通官场应酬,到场官员谁也不敢轻忽,众人都是浅斟即止,像这人如此贪杯,倒也少见。

    “崔经历,你喝多了。”

    说话的是这男子身边的一个官员,参加宴席的官员大都常服,这人却整齐穿了一身五品官袍,年过四旬,两鬓已有些斑白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