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合尔泰所说的这户人家,就住在开封城西三十里左右的一个庄子上,此庄名叫罗家庄,据说是唐朝初年罗艺反唐失败被杀后,他的族人为了避祸逃到了这里,凭借带出来的金银珠宝在这里广置良田房舍,定居了下来。
罗家庄现任庄主罗琥也是爱武之人,曾拜在太极门下学习太极拳,后来又跟随武当现任掌门“幻影无形剑”姜万明的师弟钻研过剑术,但是后来因为资质太差,悟性不高,并没有被收录在武当门下。
罗琥拜了一圈师学了一圈的艺,最终也没能在江湖之中立住万,可以说平庸无奇,后来娶妻田氏,有了牵绊,再无心江湖中事,便携妻儿回归罗家庄,虽然归乡务农,但是武艺并没有就此荒废,常常练习。
田氏接二连三地给他生了四男二女六个孩子,除长子外顶数两个女儿最大,六个孩子中五个都已经成家,老儿子罗十斤因为是老来得子,才刚刚八岁,还在学堂里读书。四子两女除了两个外嫁的女儿,其余人都住在庄上,一直陪在罗琥的身边,主体经营田庄,也做些小买卖,日子过得十分的殷实。
苏合尔泰提到的“承影剑”就在罗琥手中。
这柄“承影剑”原是罗艺的佩剑,后来罗艺被杀,这柄“承影剑”便被他的族人带到了这里,世代相传。
罗琥自知自己武艺不精,因此从未敢将这柄宝剑在江湖中露面,唯恐得到江湖中人的觊觎,但是,他在家中偶尔取出此剑,自行演示一番,以试其锋芒。
罗琥这四个儿子中,除去小儿子年幼,只学习了些基本武功外,其他三个儿子也都从小受过父亲的教授,学得一身的武艺,只可惜,没有一个是练武的奇才,虽然都肯勤学苦练,武功也只不过和父亲相当,并无出奇之处,更别提能够驾驭和守护“承影剑”了。
罗琥为此常常闷闷不乐,他特别希望罗家能够出现一位出类拔萃的武学精英,好将罗家枪法和“承影剑”继承发展下去。
三个大儿子都已经显露不足,罗琥便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小儿子罗十斤的身上。
罗十斤顾名思义,他出生的时候体重达到了十斤,因此难产,田氏差点丢了姓名,幸亏有位游医大胆使用了刀术,这才让罗十斤得以降生,也保住了他母亲田氏的性命,田氏虽然保住了性命,却因此得了腰疼的毛病,每当刮风下雨便疼痛得厉害,自是求看了好多名医都没能治愈。
罗琥本以为寄希望于罗十斤,没想到这个孩子自小就十分顽皮,对学武根本就不感兴趣,常常偷懒,为此没少挨父亲的打,后来罗琥见他学武不成,便送去学堂学文,这可倒好,上学堂自此成了罗十斤逃艺的借口,只要父亲和他的几个哥哥一要求他练武他便往学堂跑,偏说先生有作业还没有完成,罗琥见他也难成大器便也不再严格要求他了,他喜欢就跟着比划比划,不喜欢就随他去了。
罗十斤虽然不爱学武,但是他却天生有股子蛮力,年纪不大,却能够搬动许多成年人都拿不动的东西,这也是一件奇事,难怪他一出生就有十斤。
罗琥长子有个儿子,名叫罗铭,小罗十斤一岁,这孩子非常聪明,经常给小叔叔罗十斤出谋划策,另他闯了不少的祸,这孩子虽然有学武的天份,可惜身子太弱,罗琥也不敢让他太过于辛苦,便也让他去了学堂,和小叔叔罗十斤一起读书识字。
罗琥偶尔取出“承影剑”在自己家中把玩,演练,不巧,偏有那么一回,就给苏合尔泰给看到了。
苏合尔泰也是练武之人,虽然他出身将门,并不是江湖中人,但是他对江湖之中的事情也有所了解,也曾耳闻这“承影剑”的厉害。
那日苏合尔泰经过罗家庄,听见庄中罗家宅院的后花园里有人练习剑术,便下得马来,偷偷爬到土墙之上向里面观看,只见一位老者手里持着一把剑柄在演练剑术,开始苏合尔泰还觉得好笑,心说这人是不是脑袋有毛病啊?干嘛只拿着一把剑柄在那里演练,是怕真剑伤了自己?还是……
就在苏合尔泰暗中嘲笑此人之际,只见老者手腕一抖,剑招突变,手中剑柄好似真有剑身一般,挂着风声向一处树枝削去,让苏合尔泰没有想到的是,那树枝竟然瞬间被斩为两段。
苏合尔泰立时瞠目结舌,突然便想起了关于“承影剑”的传说,听说这“承影剑”有子母剑只说,母剑和其它剑没什么两样,但是这母剑的剑柄可以一分为二,分出的剑柄看上去似乎就是一段剑柄,并无剑身,实际上这剑柄的前端有一段隐身的剑身,比母剑短半尺左右,这柄短剑便是“承影剑”的子剑。母剑防御,子剑杀人于无形,让人防不胜防。
苏合尔泰想到此处大吃一惊,一直以来,关于“承影剑”只是一个传说,没想到自己今天居然偶然间目睹了它的真容,心中便生出了觊觎之心。
苏合尔泰回到府中正要筹划如何才能将“承影剑”弄到自己手上之时,便有门官来报,说京城剿乱副统领李祺求见,后来便有了李祺借兵的事,又有了雇佣扬威镖局押镖为饵,想一举擒住乱党的事,后来因为丢了宝箱一下子气病了便将“承影剑”的事给忘了,今日听林文孝说手中没有可用的兵刃,他一下子便想到了“承影剑”,便向林文孝说出了“承影剑”的下落,说道:“就是不知道你能不能借得来这柄传世名剑了。”
林文孝得知这个消息立刻来了精神,他心想:承影宝剑我势在必得,他罗琥借也得借,不借也得借,他若识时务我或许给他留三分薄面,否则……
林文孝择个吉日,辞别了苏合尔泰,按照苏合尔泰的指引,来到了罗家庄。
林文孝来到罗府的大门前,见木质门楼约有三米多高,土打的围墙也就两米多高,难怪苏合尔泰在外面那么容易就看到了里面罗琥练剑。
林文孝上前轻扣门环,声音传进府去,很快有家人跑出来打开院门看了看林文孝,来人不认识,便询问林文孝是何人?为什么事叩门?
林文孝双手一拱说道:“在下武当弟子林文孝,前来拜访罗琥老前辈。”
家人见来人报出了名姓,不敢怠慢,赶紧跑进中堂来回禀罗琥,说有位武当弟子林文孝前来拜访。
罗琥早已经不涉及江湖中事,他没想到会有武当弟子前来拜访,本无心相见,但转念一想,自己曾经在武当学过艺,虽然没能成为武当弟子,也算和武当有些渊源,既然来人是武当弟子,自己理应以礼相待,于是吩咐家人快请。自己也随后跟了出来,下阶相迎。
林文孝跟着家人进了大院,见一老者迎面而来,猜想他一定就是罗琥了,于是上前拱手说道:“请问前辈可是罗琥老前辈?”
罗琥也拱了拱手说道:“正是罗琥,请问您是……”
林文孝忙说出了自己的师父名姓,又说了自己的名姓。
罗琥听罢喜出望外,说道:“原来是武当五子钟河的弟子,快快屋里请。说来惭愧,我早些年也曾在武当学过艺,可惜为人笨拙没有天份,最终没能成为武当入门弟子,那时候武当五子也在武当学艺,他们各个都非常有天份,又肯勤学苦练,各个武艺高强,他们都是我崇拜之人啊!只是不知道尊师现在还健朗否?”
林文孝听他这么问,显然他还不知道自己恩师钟河已经死了的事,于是撒谎道:“我师父他老人家身体依然健朗,现在正在武当山闭关修炼呢。”
罗琥信以为真,呵呵笑道:“武当五子早已经名扬四海了,居然还这么苦心修炼,真是让我羡慕啊!”
林文孝说道:“学无止境,我师父和几位师伯一直没有停歇对武学的深入研究。”
罗琥说道:“那是那是,我虽然没有成什么气候,但是这么多年来,我也没有放弃过,尽管一直刻苦钻研,但是进展总是不如人意,说来真是惭愧。”
林文孝心想:你不用惭愧,你不如人意那才好呢,省得我太过费事了。
林文孝今日登门来本想试探试探罗琥的武艺,以及罗家庄内的虚实,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将“承影剑”带走,没想到竟然意外得知罗琥曾经也在武当学过艺,他便改变了原来的想法,他想利用这层关系,来骗罗琥手中的“承影剑”,这样兵不血刃岂不是更好?
林文孝听罢罗琥的话忙说道:“前辈过谦了,我听我师父提起过罗前辈,说当年罗前辈主要是投错了人,若当时也投在我师尊的门下,武功一定精进迅速,也会像他们五人一样,成名江湖的。”
虽然罗琥知道自己的资历,但是人都有这样的弱点,就是喜欢听奉承话,喜欢听赞扬的话,当初自己在武当学艺的时候,师父的确对他们几个弟子不够上心,还经常外出,每次外出都让他们自己练习,因此,对他们的武功进展也有所影响,若当时自己真的投身在姜万明的门下,说不定也能够在江湖上扬名立万呢!
罗琥听了林文孝的话自然是洋洋自得,说道:“一切都是过去的事了,不提也罢。不知贤侄这次登门拜访是路过呢?还是刻意前来?”
林文孝继续撒谎说道:“小侄是奉了师命前来拜访前辈的?”
罗琥自从离开武当之后,就再也没跟武当的人有过来往,听林文孝说是奉了师命前来拜访的,心中十分的纳罕,连忙说道:“哦?竟然是奉了师命,只是不知尊师让你来找我为了何事?”
雅文吧
林文孝说道:“前辈久居一隅,从来不过问江湖中的是非,不知道最近一段时间,江湖中出现了一位恶人,此人凭借手中一口“碧水宝剑”无人能敌,因此在江湖之中为所欲为,让江湖中人无不痛恨,我们武当本是武林名门大派,岂能任其作恶武林,怎奈他手中有宝剑在手,武当众弟子面对他手中的宝剑也是束手无策,后来我师父听说前辈手中有“承影剑”可以和碧水剑一较高下,因此特命我前来拜访,希望能够借得宝剑,等斩杀了柳彦奇这个武林败类之后便行奉还。”
罗琥听林文孝说是奉了师命前来借“承影剑”的,心中立时狐疑起来,自己家中藏有“承影剑”的事自己谨遵祖训,从来没有对外人说起过,就连自己的四个儿子也只知道自己手中有口好剑,但是他们也都不知道这柄剑就是传世名剑“承影剑”,这林文孝的师父钟河又是怎么知道自己家中藏有“承影剑”的呢?
罗琥想到这里忙说道:“师侄是不是搞错了,还是令尊师没有交代明白,我家中何时有过这承影剑的?”
林文孝见罗琥并不想承认自己家里藏有“承影剑”,说道:“前辈,此事关系重大,家师临行前就是这么交代的,我想我师父他老人家若没有切切的消息,也不可能让我前来打扰,前辈,文孝借剑实在是无奈之举,那恶人柳彦奇为祸江湖,杀人无数,此人多活在世上一天,武林中人就会有更多的人为其所害,希望前辈能够以武林苍生为念,将宝剑借给文孝一用,等文孝除了柳彦奇这个大恶人之后,定当奉还此剑。”
罗琥听了林文孝的话信以为真,以为武林中真的出了柳彦奇这么一号恶人,有心答应借剑,又唯恐事情有诈,若不借剑,此事若是真的,那自己岂不是有愧于武林中人。
林文孝继续撒谎,以求得罗琥的信任。
罗琥犹豫再三说道:“武当掌门人手中不是有一柄龙渊宝剑吗?那也是一口传世名剑,难道还不能打败碧水剑吗?”
林文孝听罢心中气急,立时杀心升起。若知后事,且看下章?